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福建省药监局全面展开疫情防控行动,大力强化药械质量监管力度。据统计,1月24日至29日,福建全省药监系统共出动监管人员10756人次, ...
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记者李洪涛)5月8日,记者从吉林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规范人参市场秩序,强化监管执法,打造特色品牌,进一步擦亮“吉林人参”金字招牌,为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优良市场环境。吉林市市场监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4月20日谷雨时节,“非遗好物 国潮焕新”2025年“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启动。在长兴县唐朝十二坊的“茶通百艺 游购四方”非遗集市现场 ...
中国消费者报南宁讯王雪芬记者顾艳伟)5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场监管局首次与建设银行桂林分行合作建设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题银行服务网点在建设银行桂林阳桥支行营业厅挂牌成立。至此,桂林市已建成 ...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今年的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伴随着“2025年第十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的开幕,古都沉浸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4月18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以“桃 ...
中国消费者报哈尔滨讯记者刘传江)为进一步规范早市、夜市计量器具使用,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市场监管局、市城管局联合调度、统一行动,对126处早夜市进行全覆盖计量监督检查。执法人员检查经营者使用的计量器 ...